目前,與股份制、資產組合、企業兼并、下崗分流等等熱點問題相比,企業對BPR——業務流程重組——的反應似乎顯得有些遲鈍,或者說還無暇顧及。無論人們對于改制改造寄予了多大的希望,它們的作用仍然是解決計劃經濟體制所遺留的某些問題,而不能解決企業自身發展戰略與管理模式的問題。我們應該意識到,只有將企業體制改革與企業業務流程重組結合起來,作為一項系統工程來認識和操作,才有可能增強其適應力和競爭力,解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整個BPR實施體系由觀念重建、流程重建和組織重建三個層次構成,其中以流程重建為主導(如圖1),而每個層次內部又有各自相應的步驟過程,各層次也交織著彼此作用的關聯關系。

---根據BPR理論與我們自身的管理咨詢經驗,可以將我國企業在BPR實施方面存在的八大誤區概括如下:
---誤區1:認為“BPR是發達國家企業的特權,不適合我國企業”
---誠然,我國企業與歐美企業有很大的不同,在信息化程度、管理水平以及職工素質方面還有很大差距。然而,不能因為落后就停止不前,相反,正因為落后才要奮起直追。任何強調我國企業的特殊情況而延誤“業務流程重組”進程的看法和做法,都將會使我們的企業錯過機遇而陷于被動。
---誤區2:顧慮“BPR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我國大部分企業還不具備這種承受力”
---其實,實施BPR不一定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對多數企業而言,并不需要對全部流程進行重建,而只需診斷出核心流程和瓶頸環節,適當投資,也可以實現業務流程和組織結構的優化,
---誤區3:害怕“實施BPR,會加重企業的下崗失業問題”
---這種觀點將BPR理解為壓縮組織規模,裁減員工。中國是世界上人口就業壓力最大的國家。如何解決下崗再就業問題已經成為當前及今后幾年經濟發展最優先的目標和任務。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錯誤地認識并實施BPR,純粹地以資本替代勞動,以技術替代勞動,造成大量職工下崗,這將不僅與人民群眾的心愿相違背,與改革的宗旨相違背,同時也與BPR的思想內涵相違背。BPR是為了優化業務流程和組織機構,是為了提高工作效率,通過過程創新、員工之間協調工作和敏捷化的組織機構,實現企業的高效運作。
---誤區4:“把BPR看作是對組織機構從頭進行的全面改造”
---實際上,BPR確實需要進行有必要的組織機構調整,使組織更趨合理、完善,但并不追求完美無缺或絕對化的全面改造。
---誤區5:認為“BPR就是信息技術”
---BPR與信息系統集成密切相關,信息技術有助于企業實行扁平化的組織結構。
---沒有信息系統,要將決策點定位于業務流程執行的地方是很難的;沒有信息共享機制,要想將過去的串行業務處理流程改造為并行業務處理流程是做不到的;沒有信息在流程上的連續傳輸,要消除信息重復錄入和處理等無效勞動是不可能的。
---但是BPR不等同于信息技術,它實質上是一種企業管理變革。
---誤區6:認為“任何人都可以發起BPR,并對業務流程進行設計和管理”
---事實上,只有企業最高領導層親力親為,BPR才能有確保成功實施的前提。另一方面,參與業務過程設計和管理的人員必須十分熟悉業務,具有豐富的經驗,對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明確,并且了解有關BPR的方法學。
---誤區7:擔心“BPR會引起企業的混亂和員工的焦慮情緒”
---誠然,在BPR實施過程中,確實會對企業的業務流程和組織結構進行調整,會觸及各個級別員工的切身利益。開始時,企業員工產生不理解和不安心態,這是正常的。但是,隨著實施的展開,在企業高層領導的帶領下,BPR工作團隊可以通過組織系統的培訓與廣泛的溝通,說明公司發展的遠景目標,說明BPR的好處,有效地消除員工的焦慮和抵觸心理。
---誤區8:認為“BPR可以徹底地消除一切問題”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BPR是一個長期的、不斷漸進的過程,不可能在一夜之間實現。企業試圖通過BPR解決企業所有問題也是不可能的。聯想、用友等公司每年都要進行一次“折騰”——調整業務流程和組織結構,以期保持領先地位、獲得持續發展。BPR是一個對企業管理進行持續改進的過程。
核心關注:拓步ERP系統平臺是覆蓋了眾多的業務領域、行業應用,蘊涵了豐富的ERP管理思想,集成了ERP軟件業務管理理念,功能涉及供應鏈、成本、制造、CRM、HR等眾多業務領域的管理,全面涵蓋了企業關注ERP管理系統的核心領域,是眾多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首選的ERP管理軟件信賴品牌。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lukmueng.com/
本文標題:ERP在我國實施中的八大誤區
本文網址:http://www.lukmueng.com/html/consultation/10820223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