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經歷過ERP實施的人員都有這樣的感慨:實施ERP,大部分時間都花在數據的整理上。的確,數據的整理與錄入是企業實施ERP的一大攔路虎。有人將ERP的工作量說成是“三分技術,七分組織,十二分數據”,這一點也不過分。可以說,沒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工程數據庫,ERP工程就如同無米之炊。
成立數據小組
首先,企業各級領導必須充分認識到建立工程數據庫的重要性、艱巨性。
由于建立工程數據庫的工作量巨大,又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必須有組織上的保證才能完成,加上工程數據的整理與錄入涉及到許多業務部門,因此,需要成立由多個部門的業務人員組成的數據小組。該小組一般由ERP工程的項目負責人直接領導,吸收標準化辦公室、信息中心的成員加入。數據小組主要職責是負責ERP系統編碼體系的建立與維護,整理、規范企業工程數據,保證企業工程數據的規范性、準確性。
建立一套科學的編碼體系
建立一套科學、實用的編碼體系是企業不可或缺的一項工作。該項工作可由標準化辦公室牽頭,聯合設計部門、生產計劃部門、物資采購部門等業務部門制訂符合企業要求的編碼體系。
編碼體系建立后,必須進行嚴格的測試才能定版。測試的具體方法是:先錄入部分數據進行試用,注意所選數據的廣泛性、代表性。試用過程中檢驗編碼體系的完整性、可擴充性,邊改邊用,直到適用為止。編碼體系建立后,由各部門認可后,經企業負責人批準即可作為企業標準進行推廣應用。
整理錄入工程數據
整理工作可分兩步走,第一步整理、規范物料數據,第二步整理工程數據。
物料數據的整理是整理工程數據的前提,它包括給企業范圍內的原材料、外購件、毛坯、零件、部件、產品等所有物料編碼,以及將編碼錄入到計算機。同時,將物料的各種屬性一并錄入,該項工作一般安排在庫房進行。因此,同時也可將各物料的庫存期初數進行登記,為庫存管理系統的實施做好準備。物料體系的建立將成為全廠所有部門物料信息共享的標準。
接下來可進行工程數據的整理,這通常在設計部門進行,它的主要內容包括:將已完成設計任務的產品重新歸整一遍;將設計圖中涉及的原材料、外購件、毛坯、零件、部件、產品等均對應到已整理好的物料,即給出相應的物料編碼,對應不上的可新編物料號,然后再作對應。這樣,設計圖上引用的物料都有了編碼。
由此可見,編碼體系在工程數據整理前必須深入到設計部門。一方面,設計圖引用的物料應有編碼,便于通過接口程序導入ERP系統。另一方面,進行產品設計時可通過ERP系統的相關查詢工具,直接查詢并引用ERP系統中的物料編碼。
工程數據的整理與錄入要求成套,即輸入一個產品,則與此產品對應的產品結構、工藝路線、消耗定額、工時定額、定額成本等都應成套輸入,否則數據殘缺不全沒有使用價值。
值得注意的是,工程數據的整理離不開設計人員的直接參與,只有他們才能確認涉及的物料究竟該對應哪個標準物料,才能保證最終的結果達到理想的準確率。
工程數據導入ERP系統
對于制造業中較為復雜而龐大的產品結構,通過手工的方法很難準確無誤地錄入到ERP系統。目前較為常用的辦法是將CAD中設計的產品導入PDM(工程數據管理系統)中,然后再通過接口程序導入ERP系統中,數據導入流程見圖1所示。值得注意的是,數據導入時必須先完成物料編碼、工作中心編碼工作,而且將PDM中數據按物料編碼規則進行規范化,否則物料信息的匹配將帶來巨大的工作量。

圖1 CAD/PDM/CAPP與ERP的集成
建立工程數據管理制度
工程數據庫的建立,可以從選擇一個成熟產品入手,然后根據實際操作的經驗推廣,并制定詳細的工作計劃,先易后難,逐步建立企業標準的工程數據庫。整個計劃以半年到一年為宜,不宜拖得過長。
工程數據庫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它是一項艱苦而長期的工作,要有打持久戰的準備。即使工程數據庫建好了,也不等于大功告成、萬事大吉,還需要隨著產品的改型而變化。同時,要及時將新產品導入工程數據庫中。
因此,除了建立好工程數據庫,還要將工程數據庫的管理與維護納入企業的管理體制中,定崗定責,使企業工程數據始終保持良好的準確性,為ERP在企業得到成功運行提供可靠的保證。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lukmueng.com/
本文標題:數據整理夯實ERP基礎
本文網址:http://www.lukmueng.com/html/consultation/10820223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