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的應用績效評價有一套很規范的體系,國外把衡量ERP運行效果分為ABCD四個等級。 |
ERP應用績效評價體系包括評價組織體系、評價制度體系和評價指標體系。定性、定量的分析評價一方面將會科學地揭示企業應用ERP的績效,另一方面,也將促使企業從中分析問題,得以持續改進。因此,對ERP應用績效進行評價是非常必要的,應通過深入的討論與宣傳使之成為大家的共識。 |
ERP項目是一個面向供應鏈的企業管理系統工程。企業應用ERP一定要推動企業管理現代化,努力實現企業管理水平的跨越式發展。因此,評價ERP應用績效的基本思想一定要立足于企業管理創新,既要評價企業應用ERP后在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管理體制、管理方法、管理機制、管理基礎、業務流程、組織結構、規章制度、基礎數據、信息集成、信息處理、員工素質、決策水平、企業形象、競爭力和應變力等方面發生哪些明顯的改進、提高和創新,又要用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流動資金周轉率、成本費用利潤率、市場預測準確率、合同履約率、計劃準確率、存貨周轉率、期量準確率、設備利用率、交(到)貨準時率、預算準確率、成本準確率、信息準確(及時)率、投資收益率和投資回收期等經濟指標和評測指標進行定量分析。 |
有人說中國ERP實施成功率為零,這使我們非常吃驚。應該承認,從總體上講,中國ERP實施成功率不高,有調查資料顯示成功率在20%,但絕不是零。美國生產與庫存管理學會APICS著名專家Oliver.W.Wight編制了衡量ERP運行效果的ABCD檢測表的方法,非常詳細地規定了ABCD級用戶的使用情況界定,在ABCD檢測表中詳細列出了打分的項目。一個公司用ABCD檢測表給自己打分后就可以清楚,在系統安裝完成后該公司將成為哪一類用戶,從而確定實施是否成功,以及用分數來衡量成功度。按照這種方法,中國實施ERP的用戶中,A級用戶很少,大部分是C級用戶。每一個沒有達到A級的用戶都應當找到問題所在,并解決這些問題,當然即使是C級用戶也可以得到一定的收益。在我們實施的近200家工廠中,成功率在80%左右。像金龍客車、江淮汽車、兆峰陶瓷、吳忠儀表、許昌煙機等都達到了比較高的水平,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我認為中國企業實施ERP失敗的原因除大量文章闡述的領導重視不夠、培訓教育差、基礎數據不準、項目管理不力、咨詢服務不周、用戶化不到位等原因外,企業不景氣,無力實施和維護系統,老系統沒錢更換,領導和信息中心人才流動過大也是造成系統失敗的原因。 |
如果從信息化的角度來看,已經實施ERP的企業可以說至少獲得了如下的好處: |
● 使企業基本完成了從粗放型管理到精細管理的演進。 |
有些人經常有一些誤解,認為實施了ERP, 職工的工作量就應該有顯著減少,所以在發現使用了ERP,數據錄入量反而大了之后,就認為是ERP失敗了。其實這是誤區,因為評價ERP系統的標準,不應該是工作量,而應該是能否得到精細實時準確的信息;能否及時控制業務進程; 是否為企業整體運營帶來了巨大的改變。 |
根據我們的經驗和體會,ERP項目是否成功應分三個階段來理解和評價。 |
第一個階段:企業是否選了一個合適的ERP軟件,這是ERP是否成功的前提。有的企業在進行軟件選型時不夠慎重,對軟件所用的開發工具、運行的平臺、產品功能等了解甚少,結果盲目實施,在實施過程中才發現產品中的一些缺陷及不適用之處,這些缺陷往往是很難彌補的,這直接導致了項目的失敗。 |
第二個階段:企業是否順利實施了ERP。現在企業有這樣一個模糊的認識,認為ERP項目實施完了,就認為成功了。過早下這樣的結論是片面的,我們認為企業實施ERP,是一種戰略上的發展需要,是一種長期投資。ERP有些功能模塊可能在短期內就可以體現效益,如應用比價采購管理模塊所帶來的效益半年、甚至一個月內就可以體現出來。但一個企業的整體競爭能力,它可能需要企業在一年后,甚至更長時間才會表現出來。因此,實施完了ERP,但不等于成功應用了ERP。 |
第三個階段:ERP確實可以給企業帶來效益。企業應用ERP一兩年后,直接的經濟效益和間接的經濟效益增長很明顯,并且這種效益對企業的影響是深遠的。 |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lukmueng.com/
本文標題:ERP評價要立足于企業管理創新
本文網址:http://www.lukmueng.com/html/consultation/10820223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