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企業信息化已經有近20年的歷史了,可是從MRP、MRPII,再到ERP,它的成功率又是多少呢?有人說是10%以下,有人干脆說成功率就是零,還有人說:“上ERP是找死,不上ERP是等死”。以至于許多企業在是否要信息化,是否要上ERP等問題上躊躇不前。是什么原因導致ERP項目成功率低下?在眾多的失敗案例面前中國企業該怎么辦?讓我們聽聽專家的看法。
嘉賓
王璞(北大縱橫管理咨詢公司總經理)
楊敬宇(普華永道咨詢戰略與流程首席顧問)
李東(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教授)
尹世明(SAP中國售前經理)
詹正茂(北大縱橫管理咨詢公司副總經理)
失敗主因源于企業自身
王璞:我認為,中國多數企業ERP等項目不成功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造成的:
目的錯誤
正確的目的不一定能帶來正確的結果,但是錯誤的目的肯定不能帶來正確的結果。很多企業實施“信息化”的目的和意愿并不是為了用信息化提升管理、促進戰略目標的實現:有的企業是為了所謂的“領導工程/面子工程”,迫于行政或輿論壓力;有的企業是為了炒作,以期在資本市場獲利;還有的企業實施“信息化”的初衷只是為了向老總或者高層提供“信息簡報”。很顯然,這些目的和認識本身就是對“信息化”的誤解,必然不能達到從根本上提升管理水平,促進戰略目標實現的理想結果。
重視程度不足
很多企業認為信息化改造工程是技術部門或者信息化部門的事情,就是簡單地上一兩套信息化軟件。實際上,信息化改造涉及到戰略、組織結構、人力資源、業務流程等方方面面,它不是一個簡單的外科手術,而是要對企業的“肌體”進行再造,是一個“脫胎換骨”的過程。有一些軟件企業的銷售人員或者老總跟我談到,在企業重視程度不夠的情況下,他們進入企業的時候往往只是和部門經理交流,其實成功的ERP項目一定要由老總參與并作出決策。
把管理問題看成簡單的技術問題。上面提到的“信息化改造”不只是技術部門的事情,不僅僅因為它的重要性和實施難度,更因為信息化根本是一個管理的再造,而不是技術實施過程。它牽扯到整個企業的戰略、組織結構、人力資源管理和業務流程,要進行戰略梳理、組織結構的優化、薪酬考核體制的改革、業務流程改造、理順管理、提高效率,這個工程中,不僅僅需要有技術方面的信息化軟件提供商,更需要一些管理顧問公司來參與。
實施和培訓力度不夠
經常可以看到,一些企業花了大量的投入進行了“信息化改造”,但是沒有多少人會用,更沒有多少人喜歡用、愿意用,最終成了閑置的擺設。企業信息化是實實在在的事情,需要務實而不是務虛,更需要企業里的每一個員工和實際操作者切實掌握新的業務流程、養成使用習慣,同時這些人還可以更好的從實際操作角度提供一些反饋意見,以使信息化改造獲得更好的效果,使用人其實最有發言權。
配套跟不上
信息化不應僅僅是企業的事情,它還需要一個產業鏈甚至能與整個社會配套實施。因為一個高度信息化的企業在和外部資源發生業務時,往往會碰到大量同樣的問題:上游供應商、下游廠商、支付、配送系統等等。
傷及內部利益
楊敬宇:要想成功首先要有好的系統,另外要看企業目前處于什么樣的狀態,到底需要解決什么樣的問題。如果帶著一個不清楚的問題,得出的就是一個錯誤的答案。盡管對于其它的企業或許是正確的,但對你的企業就是錯誤的,風險就在這里。
從另外一個角度講,風險還在于實施方應該理解中國企業的實際特點,或者說知道中國的企業管理處于什么樣的水平,提供的方案才能是切實可行的。電子商務是好,ERP也不錯,但是如果和企業自身管理離得太遠,上馬實施只會帶來永遠的傷心。
比如當一個企業實施ERP時,采購是不得不碰到的問題,如果采購成本不下降,企業實行信息化的效益就看不到。但是要壓采購成本就存在很大的問題,因為采購中存在著很大的黑箱。這時企業領導就面臨兩難的選擇:一方面要信息化,想規范和明晰管理,把黑箱變成明箱;但是要把黑箱打掉,會打掉一個部門的生產積極性。因為如果推行這個系統,采購部門一般會有意見,認為自己的權力受到了制約。這是兩種管理制度的交鋒,最終可能導致ERP失敗,而且他們還會找一個借口,說這種軟件不了解中國企業的實際情況。
企業管理理念落后
李東:我們國家過去的MRPII、ERP里面有很多失敗的案例,原因是什么?比較一致的看法是中國企業的管理水平跟不上,這是事實。但是管理方面究竟什么地方跟不上?我覺得我們缺乏對于管理有用的管理軟件的方法和管理理念的研究。
國內的漢普咨詢比較成功,我想最主要的是他們在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上做了深入的研究。漢普用的也是思科、SAP這樣的國外軟件,但是因為在管理方面做了非常深入的工作,所以他在這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而如果你沒有做過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就必然要失敗。五大建議
尹世明:企業信息化系統首先有一種管理思想在里面,而不只是買一套軟件的事。企業信息化還要了解企業的現狀是怎么樣的?這個企業到底處于什么樣的水平?到底要做什么?在此基礎上談企業的信息化才能成功。不是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
要想使ERP項目成功,我從五大方面提供建議:
第一,做信息化應該以業務為中心,而不是以概念為中心,這是做ERP項目的總體原則。
第二,做信息化的時候也要考慮你的業務,作系統化的改良。考慮企業的現狀怎么樣?企業到底處于什么樣的水平?到底要做什么?而不是跳上去就做電子商務。
第三,要目標國際化,形式本土化。SAP的集成有很多業務,像殼牌、美孚,它能夠給你帶來國際化的管理思想,但實際做的時候,很簡單,歸納起來12個字“國際水準、中國國情、行業特色”,大家一定要注意到變革意味著挑戰,也意味著機遇。
第四,做好規劃,做項目之前一定要有規劃,比如你要達到什么樣的目標?你側重的業務方式是什么等。
第五,執行方面,有個3P原則:一個是選對人。如果項目經理沒選好的話,你會發現將來的項目很難做,還有你的項目小組人員,要選擇精通業務的。第二,理順流程,僅僅跟隨現在的流程是不對的。第三,選用強壯的、與時俱進的產品,幫你成長。
研究失敗案例 李東:要想使ERP成功,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應該好好研究一下上信息系統成功或不成功的這些案例,從管理角度看教訓經驗是什么。中國企業成功的關鍵要素究竟是什么?大家說聯想成功,那么從理論上總結聯想成功要素究竟是什么,我們其它企業能否把這些成功要素拿來,進行學習。
明確目的最重要
詹正茂:第一要明確企業信息化的目的,讓相關人員欣然接受。首先是老總,因為他要決定是否上這一個項目;說服一般的員工,員工是否能從中得到好處?還要從全局觀點來說明信息化投資對方方面面是有利的,對股東、對客戶、對管理層都是有利的,這是我們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
第二要解決“做什么”的問題。這方面基本上根據每一個企業自身的特點來決定,而不是說流行什么做什么。我們必須根據企業業務發展方向,業務流程,應有類型投資收益等方面做出選擇和確定,很多企業在確定做什么的時候,是非常不明確的,經常忽略企業自身的特點,而是機械地先上OA,再上ERP,這樣一步步往下走。
第三什么時候做,這就涉及到信息化如何最大程度地保護現有投資,如何把投資最有效率地用出去,很多企業都沒有根據自己業務發展狀況去選擇和調整。
第四考慮怎么去做的問題。這涉及到實施、步驟、方案、基礎設施建設和人才。
第五誰來做。信息化有幾種方式:自己開發、購買適用的軟件、二次開發和徹底的外包。這幾種都有各自的特點,企業在考慮的時候一般是按照習慣性的思維,比如有些很相信自己能力的大企業,會自己做軟件。還有一種企業選擇購買外面的產品。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lukmueng.com/
本文標題:ERP:良方變毒藥 專家來會診
本文網址:http://www.lukmueng.com/html/consultation/10820223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