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項目的背景
中共十六大明確指出我國必須在今后二十年內實現工業化的目標,而且必須是走以信息化等高新技術帶動工業化、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制造業是工業的主要組成部分。我國已逐步朝著制造業大國的目標邁進,但遠遠還不是制造業強國。我國的許多制造業企業仍然采用傳統的理念、傳統的手段進行經營,企業的綜合競爭力不強,在全球制造業生產分工中只能占據低端位置。隨著中國加入WTO和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加快,這些企業將面臨著更加白熱化的競爭,存在被淘汰的危險。
國家科技部根據十六大報告的精神,及時啟動了全國范圍的制造業信息化工程(MIE)。十五期間,MIE主要圍繞三個方面開展,即以CAD為代表的設計數字化,以ERP為代表的企業管理數字化和以數控設備為代表的制造裝備數字化,其中以ERP為代表的企業管理數字化是制造業信息化進程中最核心和關鍵的部分。應用ERP技術,企業可以集成產品設計、生產管理、物流管理、銷售管理、供應管理等企業經營的信息資源,對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加強市場應變能力,提升企業決策的準確性和及時性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是利用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高新技術改造傳統企業的有效途徑。
與CAD大幅提升企業的設計能力、成功地為企業廣為接受的喜人局面相比,ERP在我國企業的應用狀況令人擔憂。盡管有政府的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持,有軟件公司大規模的宣傳造勢,一些有實力的企業也投入大量人力、財力和時間實施ERP系統,但實施成功的案例鳳毛麟角,相反,失敗的案例卻比比皆是。導致不少企業在觀望、等待,有“不上ERP是等死,上ERP是找死”之說,嚴重影響制造業信息化的進程。
廣東省佛山水泵廠有限公司始建于1954年。是我國泵行業的重點骨干企業,綜合實力和經濟效益多年來一直在行業中名列前茅,產品出口至全球各地。佛山水泵廠有限公司是典型的傳統機械制造企業,“利用信息技術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力、造世界最好的泵”一直是企業追求的最高的目標。在1990年左右就開始了企業的信息化歷程,實現了覆蓋全廠各管理部門的企業局域網,實現了CAD、財務電算化、立體倉庫物流系統等一批信息項目。企業在多年的信息化實踐中實現了兩個良性循環,即信息化投入與企業的經濟效益互為推動,形成良性循環;信息系統功能與員工的使用水平互為推動,形成良性循環。
2001年,佛山水泵廠有限公司決定實施ERP項目時,分析了國內企業實施ERP項目失敗的原因,發現利用ERP技術實現企業的數字化管理的成功與否依賴于多個因素。主要包括:
● 企業對信息化的認知程度
● 企業的管理基礎
●信息技術與企業運作結合的把握程度
沒有處理好以上三方面的問題是失敗的主要原因。傳媒、軟件公司、實施學者和政府官員對于上述問題的前兩個已經發表許多文章,充分進行了論述分析并提出了許多寶貴的意見。佛山水泵廠有限公司在這兩個方面優于國內同行的平均水平,因此在ERP項目的建設過程中,特別注意信息技術與企業經營運作如何結合起來的問題,有力保證了ERP項目的成功。
二. 項目開發與實施過程中采取的主要技術措施
人類自然科學在過去幾百年間取得的輝煌成就,在于人類通過對自然界的觀察,抓住需要解決的問題的主要方面,忽略次要的細節,建立起描述自然現象的各種模型;然后通過對模型進行分析、推導;從而揭示出自然現象的發展變化規律和發現新的自然現象。例如在物理學中,無論是簡單的描述電流、電壓、電阻之間關系的歐姆定律、經典的描述電磁波現象的麥克斯韋方程組,以及近代的描述原子核內粒子運動的復雜的量子力學方程,因此而推動人類在電力、通訊、核能利用等方面里程碑式的科學進步,無不體現了合理、科學的模型在科學技術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同樣,在利用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提升傳統企業綜合競爭力的過程中,體現企業經營管理理念、符合企業經營運作規律的信息模型的作用,就像物理學中的物理數學模型在人類自然科學發展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一樣重要。
與反映自然界規律的,通常是以公式、定理、微分方程等形式出現數學物理模型不同,反映企業經營運作業務的信息模型是以對象、實體、聯系、屬性、業務規則、約束等形式出現。只有建立起真實、正確的企業信息模型,才能應用數據庫管理系統(DBMS)、面向對象的快速應用程序開發技術(RAD)和計算機網絡技術(Internet和Intranet)等信息技術對企業經營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實現企業管理數字化,支撐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離散型制造業企業的經營特點是產品品種規格多、每種產品的生產批量小、客戶個性化要求高、不適合流水生產作業。反映在信息模型上就是信息量大、信息的種類多、信息之間的關系復雜、事務處理規則描述困難。因此,其經營運作信息模型是各行業中最復雜、最困難和最具挑戰性的,需要從技術角度和管理角度結合起來考慮。
佛山水泵廠有限公司和廣州天劍公司參照軟件工程的系統分析方法(SA),采用計算機輔助工程工具(CASE),參考天劍公司原用于流程型制造業企業的ERP軟件,以佛山水泵廠有限公司為參照對象,建立了離散型制造業企業的經營運作信息模型。其中主要采取的技術措施包括:
1. 確認用戶的管理職位不同對系統有不同的需求,如最高管理層、部門領導、普通職員對系統的需求不同。
2. 確認不同的業務過程對系統有不同的需求。例如產品開發、銷售、生產安排、供應管理、物流控制、財務監管、數據安全保密等對系統的需求不同。
3. 采用矩陣構件方法,從不同用戶、不同業務角度,分別對數據、功能、界面進行分析,提出系統需求。
4. 采用PIECE架構,綜合不同用戶、業務過程、數據、功能、界面多個角度的分析形成集成的、一致的系統需求。
5. 采用CASE工具,以對象、實體、聯系、屬性、業務規則、約束等形式準確描述企業的系統需求,以及滿足這種需求的途徑,形成企業數字化管理的信息模型。
6. 以開放性準則和可擴展性準則檢查信息模型。開放性是指系統可以與其他信息系統進行數字化連接;可擴展性是指將來無論企業在產品、業務范圍、經營地域、機構組織等那些方面發生變化或擴充,信息系統都可通過數據的設置和改變以適應企業的新變化,無須推倒重來。
7. 采用關系型數據庫管理系統(RDBMS)實現企業的信息模型。按照數據庫設計規范檢驗數據庫設計的完整性、邏輯正確及范式要求。
8. 采用面向對象的快速應用程序開發技術(RAD)開發客戶端應用程序。采用C/S結構,通過企業內部網(Intranet)建成ERP系統,實現企業的數字化管理。
三.項目的創造性與先進性
本成果采用軟件工程的系統分析方法,采用CASE(計算機輔助系統工程)工具,建立符合離散型制造業企業數字化管理的產品數據模型、經營業務模型以及決策支持信息模型,并采用RDBMS和RAD在企業網絡(Intranet)上予以實現。并在廣東省佛山水泵廠有限公司成功實施,取得巨大經濟效益,解決了困擾軟件界和企業界多年的制造業數字化管理的難題,是以信息技術推動制造業企業快速持續發展的一個成功范例。本項目還在數據模型中提出了眾多的創新性概念。如:
●應收貨款與應收帳款的差別、應收款對應到定單;
●定單客戶區分為定貨客戶、收貨客戶、票據客戶、支付客戶;
● 產品數據結構的配置與配置關系、任意屬性定義、程序化生成物料編碼與BOM表;
●多角度細分操作者的操作權限;
等等,豐富了企業信息化管理的內涵和功能,對傳統的財務管理、銷售業務和普通商用ERP軟件進行了創造性的改進。
四.性能指標及與國外同類技術比較
●功能性指標
1.實現企業日常經營管理業務的集成化、數字化處理,包括產品數據管理、物流系統管理、生產組織管理、銷售業務管理、采購業務管理、經營信息管理和系統權限與安全管理,詳細內容見《系統詳細設計報告》。
2.易于操作與使用,采用交互式圖形操作界面,任何能夠操作Windows界面的人員都能操作本系統
●技術性指標
1.數據庫設計(包括表、表的字段、主鍵、表之間的關系、體現業務準則的約束、存儲過程等)符合企業經營運作的產品數據模型、經營運作模型和管理信息模型,符合數據庫的范式設計要求,邏輯正確,具有開放性與可擴展性,詳細內容見《系統詳細設計報告》。
2.采用C/S結構,客戶端程序采用主流RAD工具編寫,采用圖形用戶界面。客戶端程序應設計正確、完整、邏輯性強,在Windows操作系統下運行應平穩可靠,錯誤和故障應逐年降低,系統投入使用的第一年錯誤或故障率《0.1%,第二年《0.03%,第三年《0.01%。詳細內容見《系統詳細設計報告》。
3.在企業現有的網絡軟硬件平臺上,系統反應速度應流暢,無明顯停頓。
4.系統應具備數據安全、系統容錯的功能、以及防御雷擊、電涌、斷電等自然災害的能力。
●經濟性指標
企業實行ERP系統前后,主要經營指標不低于APICS(美國生產庫存控制學會)統計的國外實施ERP的平均經濟效益指標:庫存降低30~50%、制造成本降低12%,生產能力提高10~15%
五.實際達到的指標及與國外同類技術比較
● 本企業的ERP系統自2002年5月起陸續投入使用,至2002年11月全部使用。企業的產品數據管理、銷售業務、采購業務、物流控制、生產安排、經營狀況分析等基本實現數字化處理,在100Mb/s的LAN,HP的服務器、PC工作站以及數據庫軟件、服務器和工作站操作系統組成的軟硬件平臺支撐下運行良好,符合設計的要求。軟件通過國家組織的第三方測試評定。ERP實施過程的詳細技術成果內容見技術文件清單中的有關文件。
● 企業實施ERP前后取得巨大的經濟效益,實施后的2003年1~9月比實施前2002年的同期相比,銷售額增長37.18%(其中出口增長72.88%),利稅增長43.77%,庫存總額下降14.46%,人員總數保持平衡。換算為APICS的經濟指標,單位銷售的庫存下降37.71%,單位銷售利潤增加31.01%,全員勞動生產率增加43.60%,大大超過APICS的平均水平。
六.直接經濟效益和社會意義
本成果在佛山水泵廠有限公司一年多的應用已經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并將繼續在企業今后的發展中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長期地、不斷地產生經濟效益。
黨的十六大已經明確我國必須在今后二十年內實現工業化的目標,而且必須是走以信息化等高新技術帶動工業化、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制造業是工業的主要組成部分,我國的離散性制造業企業在制造業中占絕對數量,這些企業的管理數字化問題是的制造業信息化最核心和關鍵的部分,也是最困難的部分。由于投入大、時間長、成功案例少,不少這些企業處于觀望、等待,普遍信心不足,嚴重影響制造業信息化的進程。本成果及佛山水泵廠有限公司的成功案例,將為采用信息技術提升傳統企業競爭力、促進制造業企業特別是離散型中小規模制造業企業的管理數字化以及促進軟件企業與應用企業的合作和溝通方面起到示范和推動作用。
七.推廣應用的范圍、條件和前景以及存在問題和改進意見
以CAD為代表的數字化設計和財務電算化為代表的部門級數字化管理在我國已經取得廣泛的成功,但以ERP為代表的企業級數字化管理的成功率還非常低,原因很多,包括企業文化、管理體制、人員素質和技術層面的技術上的原因。關鍵一點是沒有建立好與企業實際相符合的產品數據模型、運作模型和管理信息模型并與IT技術中RDBMS和RAD結合起來。佛山水泵廠在解決企業管理運作與信息技術結合方面的經驗與體會對離散型中小規模制造業企業實現企業級數字化管理方面是有明顯的示范作用。在軟件企業、
應用企業、政府、社會力量的努力下,以正確方式,采用務實的措施,預計在今后的幾年內將大幅提高ERP在企業實施的成功率,并最終達到與CAD等一樣的普及率。
八.兩完成單位的合作與分工
本項目的成功是在廣東省佛山水泵廠有限公司和廣州市天劍計算機系統工程有限公司緊密合作、相互配合下取得的。以ERP為代表的企業數字化管理項目在中國應用的成功案例不多,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企業與軟件公司的配合不夠。一方面,一些企業認為實施ERP項目就像購買設備一樣,只要軟件公司安裝軟件,然后再培訓操作人員就可以了,完全交由軟件公司負責實施;另一方面,軟件公司在企業參與不夠的情況下,很難真正了解企業的實際運作模式,擬訂的實施方案難以滿足企業的要求,實施過程的阻力可想而知。因此造成企業和軟件商相互埋怨,項目草草收場或中途腰斬的事情屢屢發生。
佛山水泵廠有限公司與廣州天劍公司在合作建設ERP項目過程中,以下人員是至關重要的,并且作了以下分工:
1.項目經理。由佛山水泵廠有限公司人員擔任,負責ERP系統總體技術分析、資源調配和項目協調。
2.系統分析員。由佛山水泵廠有限公司人員與廣州天劍公司人員共同參與,以佛山水泵廠有限公司為參照對象,參考天劍公司原用于流程型制造業企業的ERP軟件,建立離散型制造業企業的經營運作信息模型。
3.系統設計員。主要由廣州天劍公司人員負責、佛山水泵廠有限公司人員部分參與,在RDBMS上實現離散型制造業企業的經營運作信息模型。
4.編程人員。主要由廣州天劍公司人員負責、佛山水泵廠有限公司人員部分參與,在天劍公司原用于流程型制造業企業的ERP軟件基礎上開發符合離散型制造業企業的經營運作信息模型的ERP系統。
5.系統測試人員。主要由佛山水泵廠有限公司人員負責、廣州天劍公司人員部分參與,在佛山水泵廠有限公司詳細測試了離散型制造業企業數字化管理的ERP系統。
6.系統實施人員。主要由佛山水泵廠有限公司人員負責、廣州天劍公司人員配合,在佛山水泵廠有限公司實施了適用于離散型制造業企業數字化管理的ERP系統。
7.系統培訓人員。由佛山水泵廠有限公司人員為主、廣州天劍公司人員配合,在佛山水泵廠有限公司培訓了ERP系統的各種用戶,包括經理層、中層干部,數據準備人員以及實際操作人員。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lukmueng.com/
本文標題:離散型制造業企業數字化管理ERP系統的開發與實施報告
本文網址:http://www.lukmueng.com/html/consultation/10820223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