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晨光 金蝶軟件(中國)有限公司 高級實施顧問)
大部分企業職能模型中,供應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在傳統人財物產供銷的模型中,供應是企業管理6種關鍵職能之一;在邁克爾·波特的價值鏈模型中,供應是企業幾種可以增值的基本活動之一;站在更高的層面來看,管理學家們把企業從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購、運輸、加工制造、分銷直至最終送到顧客手中的這一過程被看成是一個環環相扣的鏈條,并以供應二字命名之,這就是供應鏈理論。甚至在很久以前的中央電視臺春節晚會上,侯耀文與黃宏的一個小品就有四個小2滅掉一個大王的說法,四個小2指供應、銷售、生產、財務四個科長,大王則指廠長,可見供應的重要性深入人心。
其實要說明供應的重要性不需要這么費勁--供應是企業經營中物資流的入口與資金流的出口,其把關的特點使得其重要性幾乎是天然的。但是在買方市場中,供應工作真的就那么簡單嗎?那要看你怎么定義供應工作、怎么要求供應績效了。那么,什么是供應?或者說企業的供應工作都包括哪些內容呢?
從供應的對象看,企業生產經營所需的內容均需要供應,例如勞動力、土地房屋以及設備、資金、外部提供的信息以及服務、各類材料。由于業務的特殊性,勞動力供應通常由人力資源部門完成,土地房屋設備等的供應通常由投資部門或專門的設備管理部門完成,資金供應通常由財務部門或單獨的融資、證券部門完成。由供應部門或稱采購部門來完成的,多指原料、半成品(零部件)、輔助材料、運行材料和貿易物品。
從供應的流程來看,通常包括制定供應(庫存與采購)計劃、供應商選擇與管理、購買和支付、訂單處理、運輸與儲存。
對于供應工作績效的評價,也不應憑感覺,好與壞可以從供應管理財務指標、供應管理的生產率、供應管理質量等多個方面來評估。常用的評估指標包括:(1)主要的供應管理財務指標有:總供應成本(TSC)、采購訂單成本(POC)、供應商存貨回報(SROI)、總購得成本(總擁有成本或總物流成本);(2)主要的供應管理生產率指標有:管理的物料品種數目、管理的存貨單元數目、管理的供應商數目、管理的采購金額、每人每小時處理的采購訂單數目、存貨周轉次數與目標比較、訂單滿足情況與目標比較等;(3)供應管理質量的4個有效指標是:完美采購訂單比例(PPOP)、供應商訂單滿足率、供應商滿意指數、收據和采購訂單匹配率等。
知道了供應工作有哪些內容,有哪些績效標準,我們就可以對企業供應管理的工作目標、工作中的重點與難點進行一個簡單的描述,如表一:
表一:供應管理的工作目標、工作重點與難點
那么,作為現代管理思想與管理方法的集大成者,ERP系統又能通過什么功能與方法幫助企業管理好供應工作呢?
專家簡介:
王晨光,EMBA、ERP咨詢實施顧問、中國注冊會計師、中國注冊資產評估師。1994年開始為企業信息化服務,曾為威高股份、成山輪胎、國風藥業、雙桃精化、六和飼料、新龍食油、青島廣電局等多家單位實施信息化項目。著有《七種角色與ERP》一書,2004年廣東經濟出版社出版。曾任某軟件公司服務部經理、副總經理;金蝶青島公司副總經理、總經理;金蝶集團EAS推廣總監;金蝶軟件東北區實施服務總監。
ERP系統中包含供應管理或者采購管理子系統,它包含或應該包含這樣一些功能:(1)公司總體采購需求管理;(2)采購尋源管理;(3)供應商管理:供應商檔案、可供物資和報價、資質評定因素與評定結果;(4)網上采購:電子競價和談判;(5)網上供應商門戶:電子化實時連接以實現需求信息共享、生成購買訂單、共享預測、轉賬、更新采購訂單狀態、貨運預告、自動補貨,以及庫存透明;(6)采購訂單跟蹤、接收、質檢、付款;(7)物料入出庫、調撥、分裝、運輸、盤點;(8)供應活動剖析、匯報、數據存儲、數據分析、模式識別,以及圖畫表述;(9)總購得成本分析,供應部門和供應商業績報告;(10)供應基礎數據管理。
ERP系統中與供應(采購)管理職能密切相關,但又不完全歸在供應(采購)子系統的管理職能或軟件功能包括:主生產計劃與物料需求計劃、應付賬管理、庫存管理、銷售管理、成本管理、基礎數據管理等。這些系統中的功能、方法與數據組合在一起,共同實現企業對供應管理的高標準要求,幫助企業提高供應績效。
綜合上述系統的功能與方法,可以看出ERP能夠為供應管理帶來的方法上的幫助與改善,以及這些方法對供應管理、供應績效的影響方式與影響力,如表二。
表二:ERP能夠為供應管理帶來的幫助與改善
綜合上表內容可以看出:第一,ERP可以提高計劃的準確性。也就是說,通過對品種、質量、數量、時間、地點、方式等方面的準確性,使得物料供應不多不少不早不晚--剛剛好。使企業的缺貨成本、倉儲成本、運輸成本大大降低。第二,ERP可以規范采購流程。通過嚴格有效的物資分類與業務分工,使各類物資通過相應的采購方式、批量與運輸方式、審批流程、質檢標準進入企業,使供應工作的重要性與控制力度、供應效率相匹配,減少因效率缺失造成的成本、質量成本與違規成本。第三,ERP可以提高供應效率。通過自動計劃、電子交互等方式,使得尋找供應商、物資采購、跟蹤與處理供應訂單等耗用大量人力物力的工作在效率上有了極大的提高,每位職員可以管理的物料品種、倉庫數量、供應商數量、訂單數量大大增加,降低了人員成本與辦公成本。第四,ERP可以提供及時可靠的信息。哪里有更好的供應商,哪些采購需求可以合并,可接受的價格底限是多少,歷史上獲得過的優惠,不同供應商之間績效的比較,配送的時間地點要求等各類數據,如果采購人員隨時可以獲得,無疑大大增加了與供應商談判的砝碼,除了采購價格降低之外,運輸成本、質量成本、辦公成本等也會得到改善。
到這里我們已經可以給出這樣的結論了:實施應用ERP軟件,并進一步合理運用其中蘊含的管理方法與思路,企業才可以提高供應工作效率,改善企業的供應績效,從而有效降低總購得成本。
參考文獻:
[1]F·X·貝阿、E·迪維特里、M·施維策爾,《企業管理學(第三卷),--經營過程》,復旦大學出版社,1998年
[2]愛德華·佛萊哲利,《物流戰略咨詢:供應鏈一體化的方法論、工具和實踐》,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3年
專家簡介:
王晨光,EMBA、ERP咨詢實施顧問、中國注冊會計師、中國注冊資產評估師。1994年開始為企業信息化服務,曾為威高股份、成山輪胎、國風藥業、雙桃精化、六和飼料、新龍食油、青島廣電局等多家單位實施信息化項目。著有《七種角色與ERP》一書,2004年廣東經濟出版社出版。曾任某軟件公司服務部經理、副總經理;金蝶青島公司副總經理、總經理;金蝶集團EAS推廣總監;金蝶軟件東北區實施服務總監。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lukmueng.com/
本文標題:ERP能解決供應問題嗎?
本文網址:http://www.lukmueng.com/html/consultation/10820223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