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很多媒體都在討論ERP在中國的應用是失敗還是成功。無論是企業還是媒體,已經達成共識,在現在日夕瞬變,激烈而動蕩的競爭環境中,企業想進一步提升自身的競爭能力,的確需要借助ERP 這一手段,提高管理水平與經濟效益。
企業選擇ERP軟件的過程亦是一個艱苦的反思與調研過程。首先要知己,確認企業上ERP的要達到的目標,企業的各方面業務流程及存在的問題,其次,要知彼,了解軟件的管理功能是否能滿足企業需求,是否能為企業的管理水平帶來提升,以及軟件廠商的技術水平。企業要結合自身管理水平,人員素質,財力等因素量力而行,可以說,選擇合適的軟件及軟件提供商,是企業ERP成功的前提。但ERP是一個復雜綜合的信息管理系統,其是否能順利實施,是EPR能否成功,達到企業預想目標的關鍵。
ERP的實施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國內外已經形成了一套成熟的項目控制方法論。作為北京奇正軟件公司的一名ERP項目實施顧問,在這里談一下實施工作中的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與大家探討。
一.不要認為ERP是萬能的。
很多專家都對企業管理者提出警告,ERP不是企業起死回生的神丹妙藥。確實如此。在項目的初期,我經常會感受到管理者的興奮,認為上ERP后一切問題都能迎刃而解。其實如果企業的管理現狀比較混亂,各部門各自為政,信息流通脫節,那麼上ERP系統后,如果企業管理者沒有足夠的管理力度與執行決心,ERP是很難實施下去的。比如一旦確定工作流程后,實際使用者或認為流程復雜,或認為應是其他部門的工作,則仍無法改變企業部門之間互相扯皮的狀況。畢竟信息系統只是一個工具,企業管理者應以其為手段,實現信息的集成,數據的共享,業務流程的標準化,達到管理者監控與決策的目的。所以企業管理者應有正確的認識,畢竟事在“人”為,同時也需要企業高層決策者對ERP項目的高度重視與有力支持,才能使項目推行下去。
二.企業需求與軟件功能的“沖突”協調
任何企業都有自己的特色,即使同一行業,也有著不同的管理需求。國外的ERP系統與國內的ERP系統相比,發展歷程長,成熟,管理功能更加強大,能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戰略決策。但價格昂貴,不輕易做二次開發,只有通過參數設置,使企業按照軟件的流程來執行。國內的ERP系統起步晚,雖沒有國外的功能龐大,但符合中國國情,價格相對合適,并且可以為用戶的獨特需求量身定做。
這樣在實施系統時,就出現了企業需求與軟件功能的“沖突”,應如何協調?
曾經有個企業經理對我談起,他們企業在實施一家國內的ERP時,軟件廠商曾為其企業生產制造環節單獨開發一年多,但最終與因其工作流程不一致而擱淺。他對軟件廠商的功能表示懷疑,而不想改變其已經形成的工作習慣。我在工作中也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客戶不停地對我說:這里不符合我們的流程,那里不符合我們的工作習慣,你們能不能改一下?
我認為應該從兩個方面來看:
一方面企業的需求確實是獨特的,具有行業特色,或具有先進的管理方法,是系統本身不具有的功能,那么軟件廠商應該根據合同進行客戶化的二次開發工作。從某種意義講,軟件廠商與企業之間的關系不是簡單的買與賣的關系,而是合作,共同發展。
另一方面,企業的需求軟件本身能滿足,只是不符合使用者的習慣,或者軟件的管理更加嚴謹。這種情況下我會與企業進行協調,通過參數設置,使企業按照軟件的流程來做,可能形式上與用戶手工操作有所不同,但最終達到相同甚至更好的效果。畢竟任何一家ERP系統絕不是閉門造車,而是有著科學的理念與管理思想,并且已在其他企業中驗證過,可以說是從實踐中來,又到實踐中去。其合理的流程為企業管理者提供了新的管理方法與手段。從另一個角度講,實施ERP系統也絕不應是將手工工作搬到信息系統中去,而是將手工工作中人為的因素去掉,在信息系統中將流程標準化,嚴格按照企業的管理控制流程來執行。
三.ERP的實施應循序漸進,分步進行。
在項目啟動時,企業往往有全面開花的思想,各個環節同時實施,認為這樣能盡快上線。欲速則不達,據我的經驗,認為實施分步,從最易突破的環節進行效果更佳。
分步實施從三個層面來理解:
應先實施標準的軟件模塊,后實施二次開發部分。這樣為客戶化修改留下充足的需求分析、開發及測試時間。
在標準的模塊中,應先實施業務標準,復雜程度相對低,關聯程度少的模塊,如先實施財務、庫存、分銷,后實施物料需求計劃、生產制造及成本核算等。
先各模塊單獨實施,后實現模塊的集成,最終達到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一體。
當然,項目組經理應做好全局把握,對各模塊的關聯、共享基礎信息的準備應有統一規劃,最終實現各項業務的有效集成。ERP系統是集成運做,而不是獨立的信息孤島。
分步實施是考慮到企業的管理水平及員工的素質狀況,一步一個腳印,克服急欲求成的心態,既可以早日見到成效,增強企業的信心,也使用戶逐漸接受ERP的理念,增加計算機知識,為各部門的協作打下良好基礎。在我實施的客戶中就出現過因為開始戰線過長,各部門又不互相協作,數據準備差,時間一長見不到成效,使用者滋生了煩躁懷疑的情緒,使效率降低,并且做了大量的重復勞動的情況。因此如果企業現有管理狀況較亂,員工素質較低,應考慮分步實施ERP。
四.項目組關鍵人員應是由業務骨干與IT 人員共同組成
在很多企業中ERP的項目是由信息部來策劃牽頭。我認為IT人員畢竟不是企業的管理人員,并且對專業性較強的領域如財務、制造等環節很難把握。在實際工作中,具體使用者將發現的問題由信息部的項目負責人向我轉述時,往往不完整與清晰,還需要我與業務人員再次核對,因此我認為信息部門人員負責系統硬件環境及網絡環境,由業務骨干負責軟件的應用。
五.前期準備工作要詳盡,不可缺少。
ERP項目的實施過程一般包括以下幾個基本步驟:
前期準備工作、數據準備、模擬運行及用戶化、切換運行、新系統運行及支持。
在整個過程中,培訓及文檔的整理貫穿其中。這里我要強調的是前期準備工作,詳盡的準備工作將會使項目的實施事半功倍。
準備工作包括對企業領導者及ERP項目組成員的ERP原理的培訓,系統各功能模塊能解決什么問題的講述,及對關鍵用戶與具體使用者的操作培訓。經過這幾個階段的培訓后,使企業了解系統功能及設計流程,然后根據企業的需求,共同探討企業的解決方案。在這個過程中,實施顧問要與企業項目組人員要進行充分的合作,也需要企業項目組人員不但要了解企業的現狀,也要有一定的前瞻性,為企業將來的發展,業態的變動留下空間。在我的同事實施的項目中,就因為在前期調研中企業沒有提出需求,而是在模擬運行中提出,不得不推翻原有的組織架構,重新設計及準備基礎數據,重復工作并延緩了項目的進程,給雙方都帶來了損失。
六.企業使用者應有良好的工作態度與心態
無論什么事情,關鍵因素都是人員。在實施ERP系統過程中,企業員工應保持良好的工作態度與心態,不應對實施顧問過于依賴。
在上項目伊始,很多企業員工對我說:這一下解放了,上了ERP,可大大減輕工作量了。其實,從某種角度來講,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尤其是在新系統完全運行之前,工作量只能增加不能減少。
試想在項目前期,除了正常工作的進行之外,大量的數據準備工作和新系統的掌握都不能耽誤,對關鍵人員來說,工作量可能是原來的兩倍還多。即使系統正常運行后,原來因手工的操作達不到的管理細度,現在可以完成,但要進行詳盡的分析,就需要基礎工作的詳細,對同一筆業務要從不同角度的考核,從某種角度講,增加了某些人的工作難度。因此,企業實施ERP應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準備打一場艱苦的勝仗。
再者,項目組成員及具體使用者應有獨立的工作態度、好學的精神,而不能依賴實施顧問。企業使用者不應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知道最終結果,不知其所以然。一旦企業的業務形態發生變化,需要增加業務形態或調整以前的設置,那豈不是素手無策?在工作中也經常有用戶對我說,這個報表你幫我定義吧。我可以幫助定義企業現有的報表,但一旦將來企業有新的需求,或者報表中參數要進行調整,那怎么辦?因此在實施過程中我是教會用戶如何使用工具,指導其去工作,而不是代其行,盡量減少對我的依賴。
七.人員的穩定及后續人員的再培訓是系統持續正常運行的關鍵
由于ERP項目的復雜及實施期較長,項目組成員也隨著變化,難免會發生人員的流動。在我對老客戶的回訪中,經常會碰到原有員工已經辭職,新員工不熟悉系統,影響其他部門工作的例子,甚至企業調換了新領導及關鍵人員后,由于新的人員對系統陌生導致系統近乎癱瘓也絕不是危言聳聽。
因此需要企業保持關鍵人才的穩定,留住人才,同時對于新來的員工,由項目組關鍵用戶進行培訓,或者也可以請實施顧問來企業培訓。
對于軟件供應廠商,也應保持經常對老客戶進行回訪,掌握客戶的動態,因為當系統不能正常運行時,客戶第一個抱怨的很可能就是軟件。
八.ERP系統正常運行后的維護工作
系統正常運行后日常的維護工作無論對使用者還是軟件廠商都是不可避免的。作為企業,應勤于積累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注意系統的異常。作為軟件廠商,我并不諱言系統偶爾會出現小問題。無論數據庫多先進,軟件廠商技術實力有多雄厚,也難免會有不足之處。只是,在出現問題時該怎樣快速解決?
首先作為使用者應明白出現問題時該從自身著手。有時我會接到客戶的電話:我的機器登陸不上系統了,是不是系統壞了?其實原因是他的網線沒插上。或者客戶說:我現在程序運行極其慢,有時,數據都不能保存,你們的軟件怎么回事?怎么回事呢?查了半天,原來硬盤空間不夠了。諸如此類。當然有時也有系統的問題。這需要用戶不能因為偶爾的小問題對系統持有懷疑態度,一出現異常就直接認為是軟件的問題,而不去查參數是否設置正確,網絡環境是否正常。只有做了認真檢查后仍然不能解決問題,才應與軟件技術支持人員聯系,否則又浪費時間又浪費金錢。
作為軟件廠商,應有技術實力雄厚的支持人員,對客戶的問題能快速反應與解決,增加客戶的滿意度。這一點,我認為北京奇正軟件公司的技術支持在國內是比較有特色,當客戶出現不能通過口頭解決的問題時,利用INTERNET 技術,通過遠程聯機,奇正公司的技術人員作為一個用戶登陸客戶的服務器,如親赴現場,由應用人員與開發人員一起為客戶診斷,快速解決客戶問題。
ERP的實施成功與否的影響因素極其復雜,這里我只是談了一點自己在工作中的一點體會,供大家參考。但我希望企業的領導者不要對ERP望而卻步,或徘徊觀望,只要正確選擇軟件,并有正確的實施方法及指導思想,相信ERP會給企業經濟效益、行業競爭力帶來巨大的提升,同時對改善企業管理方法、激勵員工積極性發揮巨大的作用。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lukmueng.com/
本文標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ERP項目中的思考
本文網址:http://www.lukmueng.com/html/consultation/10820223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