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通過實施ERP系統來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增加生產效益的企業,在經過前期調研、選型后,還必須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并在正確的方法指導下分步實施。ERP經過近20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一套比較成熟的實施方法。成功實施ERP系統的基本方法對所有的企業都是適用的,不取決于生產的類型和經營規模的大小。但在具體實施時必須注意對項目實施有重大影響的某些關鍵要素。
在ERP項目實施過程中,關鍵要素包括硬件、軟件、數據、組織和管理。
1、硬件
在當前的ERP項目實施中,基本上沒有因硬件原因導致的系統實施失敗,關鍵是依據系統要求做好硬件配置。在國外,有的企業不一定非要擁有自己的硬件來運行ERP。有些企業租用計算機,利用計算機服務部門的資源或通過遠程處理來運行自己的ERP系統。當然目前這種現象較少,特別是在中國,一般企業都是用自己建設的計算機環境。
2、軟件
這里所說的軟件包括系統軟件、軟件工具與應用軟件。功能完善的數據庫管理系統與豐富的軟件工具,可為應用軟件開發人員提供良好的開發環境,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3、數據
數據的整理與錄入是企業實施ERP系統的一大攔路虎,這也是實施ERP系統成敗的關鍵之一。有人將ERP系統說成是三分技術、七分組織、十二分數據,可見數據的重要性了。
企業數據基本上分為兩大類。一是工程數據,也稱為靜態數據,包括產品、部件、組件、零件、毛坯、原材料的基本屬性,產品結構、工藝路線、工時定額、消耗定額、定額成本、工作中心等。動態數據:庫存調整和轉移、合同、庫存流水帳、主帳、生產計劃、采購入庫、車間領料、生產開工與完工報告、成品發運、收帳付款、銀行對帳等。這些數據都有一定的時間性。
工程數據的整理與錄入涉及到許多部門,如設計、工藝、勞資、財務、供應、銷售、車間、設備動力等,這些部門都有自己的一套慣用的數據,對于這些數據做到簡化、通用化、標準化,盡量減少數據冗余,要做到數據共享。
要檢查工程數據是否成套與完整。檢查輸入的一個產品及其相對應的產品結構、每項數據、消耗定額、工時定額、定額成本、計劃價格等都要成套地輸入,否則數據殘缺不全沒有使用價值。動態數據相對比較獨立,如庫存流水帳、主帳的建立,不受其他數據的影響。
在數據的整理過程中,要特別重視物代碼的編制和單位換算。
企業實施ERP系統,必須科學地編制和應用物代碼,為計算機管理帶來極大的方便。在開發或者推廣應用ERP系統時,要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及其特點,建立企業的物代碼體系,制定一系列的代碼編制標準,為物代碼設計以及輸入/輸出/核對提供依據。
物代碼是用來表示客觀事物屬性的字符集合,它由字母和數字組成,其特點是:
●能夠準確地、唯一地表示客觀事物。
●能夠被計算機系統識別、接收和處理。
物代碼的編碼設計就是用規定的字母和數字符號唯一地描述和標識客觀事物的過程。編制物代碼應注意物代碼的唯一性、標準化、簡單化、快捷性、連續性、系統性、可擴展性等特點。
這里反復強調數據的重要性,是因為建立企業ERP的技術生產數據的整理和錄入,牽扯面廣、工作量大,難度很大,沒有廠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和支持及各部門間的極有力的配合是難以完成的。目前硬件軟件都可以用錢買到,唯有企業的“數據”只有靠工廠自己整理與錄入,因此花費巨大的辛勤勞動所建立起來的生產技術數據庫是一個企業管理信息系統中用金錢買不到的最寶貴的財富。這也是檢驗一個企業能否正確使用ERP的關鍵所在。
4、組織
組織主要是指人員的組織、教育和培訓,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實施本身是一個需要很好組織的項目工程,它包括系統的日常運行、硬件和軟件的維護。在ERP的系統安裝、運行與維護這一實施過程中,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組織機構來領導與執行ERP系統的開發和實施是十分重要的事。
(1) 企業信息化應用領導小組
企業信息化應用領導小組是以企業主管領導為首的決策機構。該機構站在企業經營戰略的高度,對工程項目進行全面的規劃,提出企業ERP系統開發的目標。
(2) 信息管理機構
信息管理機構負責執行企業信息化領導小組對于企業ERP系統開發所下達的任務。在企業中,通常由信息中心來承擔這一任務。
(3) 用戶
●這里所說的用戶,主要是指終端(客戶機)用戶,即使用該系統的操作人員。系統最終能否堅持下去,關鍵在操作人員。操作人員的理解與支持是系統生命持續的保證。
5、管理
對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實施與運行,應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主要管理制度有:
(1) 機房管理制度
機房管理制度應明確:
●機房值班人員職責與分工;
●值班日記的填寫;
●故障分析報告的要求。
(2) 技術檔案管理應包括
●系統維護與二次開發技術文檔編寫規范
●硬件、軟件手冊與說明書
●數據字典
●應用系統設計開發與修改文檔
●原始數據、票據文檔
●存貯介質(軟件與數據)
(3) 數據錄入與維護制度
●數據采集表的制定與數據采集,管理部門會簽。
●劃結數據錄入與維護的責任
●數據拷貝與恢復
●操作員的考核與職責
對于操作員要進行培訓上崗,按照他們對系統掌握的程度和各系統功能執行的難易程度給予他們“有限權力”,初級操作員可執行一些較簡單的、誤操作后影響面較小,容易糾正的功能,高級系統操作員可執行一些難度較大的、誤操作后難以恢復的一些功能。
(4) 各管理部門處理規程:
對于ERP系統的各子系統,各功能模塊的運行要制定嚴格的處理規程。它應包括:
●系統流程圖
表明系統操作運行的正確步驟與相關的輸入輸出文件及其介質。
●操作員(用戶)執行功能一覽表
指定使用和維護各子系統和功能模塊的專門人員及其職責,設定系統安全保護。
●制定數據采集、錄入、修改、刪除、拷貝和維護的審批手續和制度,確保工程數據及動態數據的正確性。
●編制輸出報表、打印前數據文件的初始化和更新的處理方法及其輸出報表向外傳遞發行有效性的審批時間及審批手續。
●編制跨職能部門的數據文件傳遞有效性的審批手續,可澄清各職能部門入計算中心的責任。
通過對以上ERP系統實施要素的分析,不難看出,不少企業的ERP系統僅停留在“系統運行在計算機上”這一水平,其主要原因是對“數據、組織、管理”這三大部分重視不夠,對其難度估計不足。抓住這五大要素,建立起一個機制健全的管理信息系統是可行的。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lukmueng.com/
本文標題:趙新梅:ERP實施要素分析
本文網址:http://www.lukmueng.com/html/consultation/10820223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