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前言
ERP[1](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是以市場和客戶需求為導向,以實行行業內外資源優化為配置,消除生產經營過程中一切無效的勞動和資源,實現信息流、物流、資金流、價值流和業務流的有機集成和提高客戶滿意度為目標,以計劃與控制為主線,以網絡和信息技術為平臺,集客戶、市場、銷售、采購、計劃、生產、財務、質量、服務、信息集成和業務流程重組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等功能為一體,面向供應鏈管理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的現代企業管理思想和方法。
對于眾多的企業來說,ERP項目可謂是一筆不小的投入,對它的風險控制,也是眾多企業領導人非常關心的問題。當越來越多的企業投入成百上千萬元實施信息化項目時,我們可以感受到企業對信息化項目的重視程度,然而信息化項目中眾多的不確定因素,決定了項目的風險。投入越大,風險也越大。因此信息化項目建設要有風險防范的意識和控制手段。
任何一個決定都是平衡的結果,任何一件事情都包含取舍。我們通常對事件風險的理解主要是“意外”,ERP實施風險多指對項目“不利”的不確定因素。這些不利的風險存在于任何項目中,并往往會給項目的推進和項目的成功帶來負面影響。風險一旦發生,它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如導致系統功能無法滿足客戶的需要、項目費用超出預算、項目計劃拖延或被迫取消等,其最終體現為客戶滿意度的降低。因此,識別與評估風險并采取措施應對風險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ERP系統的應用是一項高風險、高投入項目,實施的整個過程存在種種風險。目前國內眾多企業都在實施ERP系統,但成功率并不高,多數原因是對ERP系統沒有足夠的認識,在實施前和實施中缺乏對風險的控制。因此企業有必要對風險有充分認識,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風險規避機制,從而提高ERP系統的實施成功率,最終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本文結合實際工作中情況從多個方面進行描述項目風險規避。
1、ERP實施的風險規避方案[2]
1.1 解決BPR實施中員工的抵觸情緒
ERP系統實施過程是一個企業變革的過程,企業就必須根據自身的情況,按照“科學、合理、高效”的原則,繼承企業傳統管理的先進經驗,改進不合理的工作流程,進行BPR[3](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業務流程重組,充分利用ERP先進的管理理念,對科學的業務流程進行固化和強化。同時定位企業在變革中的位置,并了解和掌握變革帶給企業人員的不同的心態,采取針對性的措施。
EPR理念下BPR的實施步驟[4]如圖1所示,它的實施給企業帶來了價值和效益的增長,同時存在員工對變革的憂慮,如自己的工作崗位受到沖擊、需要學習新技能、職權和管理范圍變動、習慣作法的改變、缺乏對變革和其產生影響的認識、工作方式的彈性太小等。
圖1 實施BPR的主要步驟
Fig.1 The main steps of practicing BPR
有效的解決上述問題需要企業領導者的強有力支持,使ERP系統全員參與。通過培訓說明變革的原因及好處,通過項目考核加強變革推行,通過各種途徑加強ERP項目的宣傳并創造變革的積極氛圍,同時加強分層次的專業化培訓,說明信息系統如何輔助企業各個層面的人提升管理、提高效率,采取BPI(Business Process Improvement)的實施方法,對現有業務流程采取“先僵化、后優化、再固化、再優化”的持續提升改善的方法。
1.2 保障系統實施過程中必要的支持
由于ERP系統實施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企業各方面的全力配合,同時要有充分的組織、人員、經費等資源投入。因此在項目實施前應先建立三層架構的組織機構如圖2所示:第一層,建立由高層組成的企業ERP領導小組,保障項目實施所需資源;第二層,成立以業務部門主管及骨干組成的ERP項目實施小組;第三層,建立以業務部門及IT部門為主組成專業實施小組。同時軟件廠商需要協助企業建立項目組織機構,加強項目核心小組成員培訓,使之成為項目實施的、強有力的推動性隊伍。在培訓、流程擬定、數據準備、數據導入、上線、售后服務等階段通過高效的服務體系給予最及時的服務支持,同時引進項目咨詢監理及項目與員工的績效考核掛鉤機制,確保ERP工程項目的成功實現。
圖2 項目組織機構圖
Fig.2 The organization structure of the project
1.3 避免對ERP實施的期望值過高
ERP系統涵蓋了企業的各個業務管理范疇,企業應該根據自身的業務需求和管理能力逐步進行系統建設,清楚劃分項目各階段實施范圍及目標,遵循“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的指導思想,正確地認識技術在系統中的作用,認清ERP系統非企業信息化的全部,避免過度期望,并提前作好應對實施過程中各種困難的思想準備。同時廠商根據客戶業務需求,幫助進行項目整體規劃,提供各階段詳細實施范圍及目標功能描述,同時加強對企業各層次人員的培訓。
1.4提高項目管理的能力[5]
對ERP系統實施,必須對項目的整體和階段進行有效的項目管理,確保項目按規劃實現資源的最佳配置,確保項目按時、按預算、高質量完成,實現客戶滿意度提升,充分激發員工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實現員工素質與公司效益的提升,確保公司對項目組從知識、物流等各方面的有力支持,實現項目按進度目標進行。有效解決項目管理能力不足辦法:企業領導者應經常關注項目進度,及時解決項目組提報的問題;項目負責人要具備一定的項目管理經驗,對企業業務有一定了解;同時軟件廠商項目監理部、項目總監要定期監控項目進度和質量,并提供具備豐富實施經驗、行業經驗的實施顧問,具備完善的項目實施方法論、標準化、快速的服務響應機制等,定期的進行客戶滿意度調查。
1.5 考察服務商綜合實力
由于ERP系統軟件同普通的商品不同,它的功能和效益往往要等到一個系統實施完成后才能慢慢發揮出來,在軟件選型時,雖然可以通過很多手段對軟件的關鍵功能進行初步的判斷,但軟件的成熟程度只有在企業開始大規模應用的時候才能體會得到。因此企業在進行ERP選擇時應該重點關注服務提供商的經營實力和服務質量,考察軟件公司實力,商譽,經營績效,研發能力,實施顧問經驗,員工隊伍及穩定性等各方面去綜合衡量,盡量選擇規模大、經營良好、行業經驗豐富的合作伙伴。
1.6避免選型風險
企業在選型ERP軟件時,要充分考慮各種管理流程的特點、數據的來源、統計報表等不同功能模塊的關系及與CRM、MES等系統的接口。由于企業管理流程需不斷完善與改進,ERP系統功能也需進行修改,所以選型的軟件要有強大的二次開發能力。ERP的應用與各個部門業務部門密切相關,每個部門都應該參與選型過程,才能在今后的ERP系統中充分體現本部門的業務需求。選擇成熟的ERP軟件和服務,且勿把自己變成不成熟廠商和軟件的試驗品。立足企業當前3到5年發展需求,選擇“適用、好用、易用”的軟件產品與解決方案。具體選型如圖3所示。
圖3 ERP選型綜合評價體系結構圖
Fig.3 The system structure of synthesis appraising to the selecting of ERP
1.7 加強對實施服務的關注
ERP系統需要借助服務商專業的實施顧問,按照成熟的實施方法進行實施,才能保證系統成功運行,由于ERP項目的復雜性和專業性,因此對服務商實施服務的規范性、制度性及經驗能力要求很高,企業應考察是否具有完善的實施方法論及項目管理能力,加強對實施服務質量、規范性的檢查,考察服務商是否具有完善的售后服務機制。軟件廠商建立標準化實施服務體系,保證服務的規范性,強化對顧問、工程、程序、服務人員的培訓,確保服務質量。通過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項目實施知識匯集系統、在線診斷等先進的工具,提高服務質量和相應速度。建立嚴格的項目監理制度,保證實施進度和質量,以客戶滿意度為項目團隊考核的最大權重指標。
1.8確保基礎數據的準確性和時效性
20%的基礎數據往往決定了ERP系統80%的運行效果,企業必須規范數據標準,建立科學的數據收集的處理方式,確保輸入數據的準確,才能獲得有價值的決策信息。企業應嚴格按照實施顧問的要求,進行基礎數據的整理和收集工作。軟件廠商提供全面規范的基礎資料收集范圍,保證收集進度,提供深入的基礎資料準備建議,如BOM架階、物料編碼、倉庫設置等指導,提供標準的數據收集表格和流程,確保數據質量,提供數據轉檔的技術支持和相應工具。
1.9 引入“第三方”IT咨詢服務機構及項目監理機制
企業ERP項目實施需要中立的第三方IT咨詢服務機構,溝通、協調企業、軟件公司,幫助企業進行可行性研究、整體規劃、選型招標、實施監理和驗收評估,保護企業信息化投資,為企業培養更多復合型人才,以提高項目成功率。
引入第三方項目監理機制完成對ERP項目進行的三監理(事前監理、事中監理、事后監理)、三控制(質量控制、投資控制、進度控制)、兩管理(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和一協調(全面組織協調),規避實施中風險,以確保信息化工程的建設成功。
1.10加強IT系統的可集成度[6]
多數企業在ERP系統實施過程中,沒有考慮到系統的擴展性問題,與其它信息系統間缺乏必要的接口定義,應用之間的集成相對困難,目前大多都是通過低層次的數據集成來解決應用集成的問題,實現較為麻煩,集成又容易帶來數據安全性和完整性隱患。采用功能集成和過程集成是集成技術發展的大勢所趨,能夠給企業信息系統帶來較大的可擴展性。但是目前很多企業在選擇軟件廠商時,并沒有注意到這一點,只是關注于軟件的業務功能,使得現在很多廠商的信息系統在實現上耦合度過高,可擴展性較差,各種系統難以平滑銜接。難以實現企業信息化價值的最大化。
2、結語
借助于ERP系統的管理系統性、數據共享性、動態應變性、模擬預見性等特點,實時提供銷售、生產、物供和財務數據和信息,幫助企業各級管理人員隨時掌握各方面的運行情況,不斷改善經營決策,提高企業核心競爭能力,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成長壯大。不同的企業結合自身特點在實施ERP時會有所改變,希望我們的經驗和風險規避能幫助更多的企業少走彎路,早日為企業創造更多的效益。
參考文獻:
[1] 羅鴻編. ERP 原理?設計?實施(第3版)[M]. 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 2005.
[2] 羅鴻編. ERP 實施全程指南[M]. 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 2003.
[3] 陳啟申, 潘家軺, 程剛.企業資源計劃(ERP)與業務流程重組(BPR):原理、實施、應用[M]. 中國電子音像出版社出版 編號:SCGL-011
[4] 賽迪網.中國計算機用戶- ERP實施如何少走彎路[EB/OL]. http://www.ccidnet.com/, 2000-2005.
[5] 陳啟申. ERP—從內部集成起步[M]. 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4.
[6] 甄鐳.信息系統升級與整合:策略?方法?技巧[M]. 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4.
轉載請注明出處:拓步ERP資訊網http://www.lukmueng.com/
本文網址:http://www.lukmueng.com/html/consultation/10820223436.html